当前位置:

关于沁县南涅水石刻造像(去年夏天写的):沁县烧纸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3-01-05 184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关于沁县南涅水石刻造像(去年写的)

  7月16日,我们一行3车9人前往沁县。沁县属于晋东南的长治市,从太原到沁县,先顺着汾河谷地经过清徐到祁县,在祁县东观镇,溯汾河的支流昌源河折向东南,斜穿太岳山,在武乡县境内越过分水岭,从汾河流域进入漳河流域,也就是从黄河流域进入了海河流域。

  古代太原盆地与邺城之间的交通孔道,基本上有两条,一条是溯潇河的支流涂河越太岳山(北朝的八赋岭),再沿清漳西源谷地进入清漳河谷,在河北涉县境内下太行,沿漳水至邺城;另一条便是我们所走的溯昌源河过太岳(北朝的覆甑山),在武乡境内,折入黎城县,与北道汇合。这个交通形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从太原至沁县,河岸路边,会散布有大量的北朝石窟。关于武乡境内北涅水上源北岸的良侯店石窟及祁县昌源河南岸的子洪石窟,我另外再作介绍,这里只谈沁县境内南涅水南岸的南涅水村所出窖藏佛教石刻。

  1959年,在沁县南涅水村出土了共计760余件窖藏石刻造像,雕凿年代从北魏太和年间至北宋天圣九年,即公元477——1031年,主要属于北朝。1962年,将这批石刻迁移至沁县文物馆,196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批石刻收藏在沁县石刻博物馆,博物馆位于距县城不远的一座小山上,建筑布局仿照寺庙格局,可是人迹罕至,门可罗雀。

  这批石刻分为造像石塔、单体造像、造像碑、铭文碑等几种形制,以造像塔为主,约400余件,可能是世界上北朝造像塔保存最为集中的一批了。造像石塔分别叠垒成五节、七节不等,四面开凿佛龛,雕刻佛教人物或佛传故事,龛周多饰鸟兽、花卉等图案。雕刻技法丰富成熟,具有鲜明的北朝特色。单体造像近300尊,最大的是北齐造像,高2.6米,最小的五代宋造像,高仅10多厘米。造像碑、铭文碑,共计50余通,其中北魏、北齐最为重要,限于时间,我没有能够做录文笔记。

  我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一批北朝造像石刻,至今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和整理。现在博物馆内石塔的层垒,是用非常直观和不科学的方法复原的。所以,到现在为止,关于南涅水的这批珍贵的石刻资料,我们还不能读到一份科学的报告。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