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讨论] 清明扫墓始于何时?(转载)(转载):今年冬至扫墓有什么规定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3-01-04 151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节日。最初主要是农事的重要节令,时间在冬至后107日、春分后15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15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使天地明净,万物生机勃勃。“清明”由此得名。

   作为节日,它原本是一个欢乐放松的节日。宋代程颢的诗《郊行即事》把清明就写得很欢快:“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又如宋代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还有明代王磐的诗词《清江引清明日出游》:“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另外有一些与清明包括寒食节有关的古代诗词虽然不欢乐,可也与祭奠先人无关,例如唐代杜牧那首最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中的不快也只是因为雨水不断,人在他乡路上。又如唐代宋之问的《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抒发的是逐臣之思。唐代韩翃那首也很有名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还有不怎么出名的唐代张继那首《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写的都是有关国家的“重大主题”。

   现在的清明主要是人们祭扫祖墓的节日了。古代诗词中对此也有描写。例如南宋高翥的《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又如明代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什么时候清明的性质变成了以祭扫祖墓为主,难以考证,有一说法是“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可“之后”是什么时候?包括还是不包括唐宋?都很含糊。《旧唐书·玄宗纪》中记录说唐玄宗鉴于士庶之家无不寒食上墓祭扫,因而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这说明唐代是在寒食而不是在清明上墓。

   寒食逐渐被冷淡,可以说是被合并(是上墓的风俗被合并)到清明的时间,应该就是清明扫墓的开始。有一说法是“唐代,清明成了一个盛大的仪式。扫墓和踏青春游几乎成为这一节点上必不可少的习俗。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禁火、清明取火,由此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清明。入宋朝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二为一。”也仍然含糊。

   从前文所举的诗词内容与扫墓无关,而且甚至欢乐,还有北宋王禹偁的《清明》只写“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不提扫墓来看,清明祭扫祖墓可能晚于北宋,始于南宋——王禹偁是北宋初作家中成就较高者,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他又一直为官,做过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如果当时的清明已经以祭扫祖墓为主要性质,他写清明的诗不至于不提扫墓。那个把清明写得快乐无比的程颢也是北宋时人。

   官方规定清明节放假是开始于唐代。唐代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

   最后说一个真实的笑话——有人在网上发帖问:“清明节是不是清朝和明朝时合并的节日?”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