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盟佤族敬酒辞文化分析(转载):西盟佤族自治县祭祀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12-29 696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佤族是一个爱喝酒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酒,特别爱喝自酿的“水酒”,在祭祀、婚姻、丧葬、节日、交友、拉木鼓、剽牛和贺新房等活动中都要进行敬酒仪式。在敬酒的过程中,先要祝酒诵辞,祝辞念完之后,大家才能喝酒,开展活动。祝酒诵辞习俗在佤族的生活中,无时不见,无处不有。本文以西盟佤族为例,就佤族敬酒辞的类型、文化内涵以及发展变化进行初浅的探析。

  一、西盟佤族简介

  “佤族源于古代‘白濮’族群,是云南省境内土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澜沧、双江、耿马、镇康、永德等县(自治县)”,主要居住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佤族39.66万人,聚居在云南省内的有38.3万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的一种独立语言。”过去佤族没有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文字方案。佤族人民现以农业生产为主,辅以畜牧,信奉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

  西盟于1965年成立佤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东、东北、东南环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接壤,西、西北与缅甸毗邻。全县国土总面积1353.5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89.33公里。西盟佤族是最早世居于阿佤山中心区的民族,自称“佤”、“安佤”、“布饶克”、“勒佤”等。至2010年底,全县共辖5个乡2个镇3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3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620人,其中佤族占总人口的70.5%。解放前,“西盟佤族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正在崩溃,阶级社会正在形成,处于不完全的奴隶制社会”,直到1954年西盟才有了第一所学校,1958年才废除了猎人头祭谷的旧习俗。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加油,西盟佤山政治安定团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项事业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可由于受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在阿佤山区的佤族,长期以来住茅草房,食不果腹,缺衣少药,生活比较贫困。“佤族水酒是最有健身强体功能的酒,是世界上营养最丰富的长寿酒之一”,“饮后,有解渴、助消化、爽身和消除疲劳的作用;经常饮水酒,则有减少疾病和增强抵抗力的功能”。千百年来,佤族先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了制酒的工艺和方法,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酒礼、酒德、酒规,特别是编唱了大量优美动听的敬酒辞,而这些敬酒辞真实地反映了佤民族的历史生活习俗和社会风貌,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西盟佤族敬酒辞的类型

  佤族敬酒习俗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隆重的方式,另一种是简单的方式。隆重的敬酒仪式庄重而严肃,主要是在婚丧、节庆、建房、祭祀等活动中进行,一般先由“魔巴”(佤族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人,相当于祭师)做鬼看卦决定活动是否进行,卦好则进行,卦不好则罢。敬酒时,“魔巴”先端着酒念诵敬酒辞,念完后把碗中的酒滴到地上几滴,以示敬献祖宗和神灵,然后才能把酒喝下。“魔巴”喝完酒后,人们再按年龄、辈分、身份顺次互相敬酒,敬酒完后仪式才算结束。简单的敬酒仪式主要是在家中来客、朋友小聚的时候进行,由年长者或主人念敬酒辞后,大家互相敬酒。隆重的敬酒仪式中的敬酒辞,都是佤族先民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内容。简单的敬酒仪式中的敬酒辞,往往是敬酒人即席而作,有感而发,内容上没有严格的规定。

  佤族敬酒辞,做什么事就念诵什么内容。按照敬酒的时间和场合的不同,笔者把佤族敬酒辞分为待客、婚丧、节庆、生活习俗、祭祀等五种类型。

  (一)待客类

  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豪爽的民族,有客来访时往往热情相迎,把酒问盏,纵情歌唱,客人出门时极力挽留,依依不舍。待客类敬酒辞主要包括迎客、留客、送客中的敬酒辞。当客人来访,主人当着客人的面举杯先喝一口,表示酒中无毒,请客人放心畅饮。然后,一只脚蹲起,双手端酒杯逐渐升高举过头后,念敬酒辞,念完后,右手举杯奉敬给客人饮,按顺序依次逐一敬酒。有一首敬酒辞唱道:“…肉摆满一簸箕/酒摆满一桌子/…让进家门/请坐堂屋/烧好茶水/泡好水酒/新酒馨香/陈酒味甜/清美水酒/富贵之酒/…你们会祭祀木依吉 (佤族神灵) /你们将得到福运…。” 酒席要结束时,主人要唱留客敬酒辞,岳宋小新寨的留客敬酒辞:“天黑了/客人们别走了/请进房/我们一起睡吧”,如此反复留客,表示主人的诚意。送客时,客人唱:“我们要走了/我们全部都要走了/你们热情的好款待/我们分别了/大人小孩一起回去了”,主人唱:“你们要走了/可这不是结束/你们要回去啊/慢点走/别客气/招待自己朋友理应当/只是没让你们吃足喝饱。”

  (二)婚丧类

  佤族是一个十分注重婚俗和丧葬礼节的民族。在婚俗中,从求婚到成亲整个过程都与敬酒有关。如“魔巴”占卜结婚时念的敬酒辞:“芭蕉叶已经铺好/小公鸡已经杀好/请老天爷保佑他们/让鸡卦生是好/…请老天爷保护他们吧/请好鸡卦保佑他们吧/让他俩新婚快乐。”在结婚仪式上,“魔巴”念的敬酒辞:“吉祥鸟向这里飞/吉祥鸟朝这里叫/今天接来的姑娘/是最勤快的姑娘/今天接来的新娘/是最漂亮的新娘/…祝他俩掉落的牙齿重新长/祝他俩白了的头发重新黑/祝他俩幸福生活万年长。”佤族认为“生时爱唱跳,死了也要歌舞伴随”,所以,在丧事期间,佤族群众常常是以歌舞寄托哀思,以歌舞“欢送”死者的灵魂。亲戚朋友会带着水酒、烟、茶等礼物来,在死者家聊天、喝水酒、唱歌、跳舞,安慰主人,劝主人节哀,以及悼念死者,愿死者安息并保佑子孙等等。有一首敬酒辞唱道:“酒给你献了/衣服给你穿了/歌给你唱了/舞给你跳了/……你安息吧/你安安心心地在下吧/我们会时常想念你/给你祭酒/你也要保佑我们/不疼不病/万事顺利/…。”

  (三)节庆类

  佤族有自己传统的民族节日,它们大多与农事活动和宗教信仰有关,在各种民族节日活动中,佤族都有敬酒的习俗。

  1.新米节敬酒辞。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是佤族传统节日—新米节。节日这天,主人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来的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其余的搓下谷粒,做成米饭。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于神台之上,然后请“魔巴”念敬酒辞,大意是:“谷魂谷魂你回来/你从河的那边来/…我们用绳子牵你回来/我们用歌声请你回来/不要留在树林中/…你要像葫芦水一样满满的回来/把我们的粮仓挤满/把我们的谷箩挤裂/把房子挤破/来呀来…/谷魂谷魂快回来/我们为你请客吃饭/我们为你唱歌跳舞/你就随着我们的歌声/高高兴兴地回来啊…”,祭祀谷神,敬献祖先。

  2.播种节敬酒辞。每年农历一至三月间,各地根据自己的时令,在春播大忙开始时进行播种节活动。节日前先要推算吉日,播种节当天,由“魔巴”边撒种子边祭谷神:“下谷种撒小米/今天是个好日子/撒在石头上也能长得好、长得旺/愿谷子长得好,愿草长得少/让你长在该长的地方/让你多发几穗/让你在石头上、树桩上都能长,长得好/让你装满下面的谷仓/让你(多得)装不下上面的谷仓。”通过唱这样的歌鼓励谷魂,让种子好好地生长,长得饱满。

  3.新水节敬酒辞。每年农历一月初一至初三举行隆重的接新水活动,节日期间全寨不下地干活和出远门。节日清晨,身强力壮的男子要到自家的竹蓬中砍一棵竹子,跟着魔巴到水源头修换水槽。魔巴把准备好祭献的老鼠(烧熟的)放在水源边,口中念念有词:“人类从司岗里出来/达娜帮助有了水/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天上达路安(开天之神) /水中达娜神/我们拿来老鼠抬来竹子/请你拿去/我们来接水⋯⋯”,念完大家齐动手将竹子劈开修换水槽。当用新槽接来的水流进寨子时,先由有威望的老人接水煮烂饭给大家吃之后,各家各户才能接新水来用。

  (四)生活习俗类

  1.选地基敬酒辞。建房搭屋是佤族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选地基时,要请“魔巴”占卜,选定地址,选择良辰吉日开工建设。“魔巴”在选地基占卜时念道:“啊盖新房的时候到了/选地基的时辰到了/我们杀鸡看卦/…地基永远牢固/房屋永远不倒/村寨永远平安/六畜永远兴旺/…这是我们选定的地基/请鬼神多多保护/蚂蚁不再做窝/蛆虫不再爬入/病魔远远离去/凶鬼远远撵走。”

  2.贺新房敬酒辞。佤族一户盖房,大家帮忙,房屋建成,共同庆贺。进新房当天,男主人背着长刀先进去,把支火塘的三块石头栽好,把火塘的土压好,其他人背着家具跟在后面,把东西放好后,泡水酒,吸出一杯水酒,然后杀鸡、煮稀饭。鸡熟后看鸡卦,如果鸡卦不好人们又走出新房子,重新选个日子再来一遍;如果鸡卦好,大家就可以吃稀饭、跳舞、唱歌、喝水酒。如有一首贺新房敬酒辞中唱道:“好山才有蛇/好人才有客/你家建盖大房子/男女老幼都来贺喜/又剽猪/又剽牛/主人多好客/大家痛痛快快地喝/高高兴兴地吃/贺新房/大家都来贺新房才吉祥/水酒一同喝/歌舞一起乐/老人来领唱/众人合着脚。”

  3.小孩满月敬酒辞。佤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对生儿育女普遍比较重视,婴儿出生时,要请“魔巴”念敬酒辞:“孩儿已经落地/生命已经降临/他是祖宗的后辈/他是阿佤的子孙/请鬼神保佑他吧/不要伤害他的性命/让他快长快大/…新房等着他去建盖/新土地等着他去耕种/…请鬼神保佑他吧/免去一切灾祸/不要让他生病/让他快快长大。”婴儿满月时都要庆贺一番,办“月米酒”,亲戚朋友携带衣服、鸡蛋等礼物前往祝贺,主人要摆酒席招待客人。酒席间,主人、客人都要唱敬酒歌庆祝婴儿满月。有一首敬酒辞唱道:“小米雀叫得好/我儿福气高/病魔不缠身/快快长成人/砍头是英雄/打猎是能手/剽牛是好汉/种田粮丰收/你身强力壮人聪慧/你盖的房子最大/你剽的牛最多/…孩儿快长大啊。”

  (五)祭祀类

  原始宗教信仰渗透于佤族的社会生活中,祭祀活动是他们各种各样仪式活动的主要内容,敬酒被频频使用于祭祀中。

  1.祭天地敬酒辞。佤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在进行一切祭祀活动前,都首先要祭天地:“头道酒敬给你们喝/头碗饭献给你们吃/不要让蚂蚱鬼乱叫/不要让蚂蚱鬼缠住我们/这是祖宗传下的理/这是先辈教给做的事/我们都已照办/请天神保佑/年年风调雨顺/户户五谷丰登/家家人畜兴旺/人人百病不生。”

  2.拉木鼓敬酒辞。木鼓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是“通天神器”,拉木鼓是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中砍伐树木,拉入寨中,制作成新鼓。从木鼓选树、拉木鼓、木鼓进寨子都有不同的敬酒辞。如选木鼓树时的一段敬酒辞:“爬起来哟/红毛树的老大/我们杀鸡卜卦才选中了你/…你曾给我们挡风/你曾给我们乘凉/今天拉你做木鼓/你一定会给我们村寨带来吉祥…。”

  3.病痛受伤做鬼敬酒辞。佤族认为人生病了而且迟迟不好,是神鬼在惩罚他们,这时就要请“魔巴”为病人做鬼,向鬼神解释误会,赔礼道歉,以取悦鬼神:“…病人没有爬墙吓唬你/病人没有砍倒大树压着你/他献给你吃的盐巴是大盐巴/他送给你的银子是大银子/他送给你吃的鸡是大公鸡/他剽给你吃的牛是大广角牛/他是一片诚心/向你赔礼求饶…。”

  4.剽牛敬酒辞。剽牛,其实就是杀牛的一种形式,一位佤族勇士将锋利的剽器扎进牛的心脏中,将牛杀死。佤族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都要举行剽牛仪式,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剽牛前,由“魔巴”念敬酒辞:“白花开满山/烈火烧满天/谷种撒下地/土地有了魂/我们剽牛来祭祀/祈求谷种显神灵/谷苗出得像头发/…保佑今年收成好/来年剽牛千万家。”

  三、西盟佤族敬酒辞的文化内涵

  佤族敬酒辞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它“内容丰富,形式完美、严谨,语言优美、流畅。常用夸张、拟人、比喻、对照、重叠、反衬等修辞方法,抒情达意,语言概括,生动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敬酒辞具有抑扬顿挫、流畅回环的韵律。在吟诵时,根据主题的需要,可以随情选韵,使之顺口动听,通俗自然,易于记忆。”

  佤族敬酒辞不仅具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意义,而且还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发挥着特殊的社会文化功能。

  (一)佤族敬酒辞是展现佤族最高礼仪的载体

  自古以来,佤族将酒作为圣洁至高的礼品,把酒礼视为真情的标志,在佤族众多的礼仪中,送酒、敬酒、饮酒是最高、最尊贵的礼节。佤族敬酒习俗始终贯穿于佤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各类祭祀活动或重大仪式中,需要敬酒,而敬酒必有敬酒辞,这是佤族礼节的重要表现。

  在佤族举办的婚丧、节庆、建房、叫魂、播收等重大活动的敬酒仪式上,都要由“魔巴”念不同的敬酒辞,如“结婚敬酒辞”、“贺新房敬酒辞”、“播种敬酒辞”、“叫魂敬酒辞”等等。敬酒辞的念唱本身就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系着佤族传统习俗礼仪和行为模式。

  如佤族在对长辈和客人敬酒时,要把水酒和酒杯摆放在竹篾桌上,主人当着客人的面举杯先喝一口,表示酒中无毒,请客人放心畅饮。然后,一支脚蹲起,双手端起酒杯逐渐升高举过头后,念敬酒辞,念完后,右手举杯奉敬给客人饮。宾客接过主人的酒杯,要先把酒往地上滴上几滴,表示祭奠祖神,然后一饮而尽。佤族这种迎客敬酒的礼仪是虔诚而庄重的,它蕴含了四个方面的礼仪内容:一是对天、地、神、祖、长辈和宾客、朋友的尊重;二是先喝一口表示没有害人之心;三是不会对宾客乱灌酒,大家是在平等、友善、和谐的气氛中共饮;四是佤族的这种酒礼只针对贵客和自己喜欢的人。

  (二)佤族敬酒辞是传承佤族传统文化的媒介

  佤族敬酒辞同其他民间文学一样,是佤族人民生活直接而又生动的反映,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通过各种敬酒诵辞活动向佤族群众传授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各方面的知识,如佤族的历史知识、生产生活知识、为人处事知识等等。

  如佤族在木鼓节等重大祭祀活动中,都要由“魔巴”念诵《司岗里》。“《司岗里》是佤族人民家喻户晓的口头文学,是保留佤族历史、道德、宗教、文学、风俗等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宝库。它集开天辟地、万物起源、民族起源、原始农业文明的出现、部族的迁徙建寨、伦理道德和宗教习俗的创立等内容于一身,反映了佤族远古时期的社会生活以及原始先民的思想、感情与奇异的思维方式,表达了民族独具新奇的审美情趣,充满了深邃的人生哲理。”

  如剽牛的敬酒辞说到:“我们剽牛是格来都教给的/我们唱歌跳舞是盲母神传给的/这是祖先传下的理/这是先辈叫做的事/…。”佤族在许多祭祀活动中都要剽牛,通过“魔巴”向部落成员庄严吟诵敬酒辞,让部落成员明白剽牛是“阿佤理”,具有“合法性”,并让这一习俗代代相传。

  如贺新房的敬酒辞说到:“是谁的头颇花开了/是我们的头颇花开了/是谁盖房子的季节到了/是我们盖房子的季节到了/…抓好节令盖房子/房子才会牢/按祖先传下的理盖房子/房子才会温暖/疾病才会减少/我们盖的房子/是建在蜻蜓飞舞的高山上/是建在向着太阳的山坡上…”,这教育人们如何盖房子。

  (三)佤族敬酒辞是沟通人与神的桥梁

  佤族相信灵魂不灭和万物有灵。在他们的观念中,人类、山川、河流、植物、动物和凡为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一切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等,都有神灵。佤族认为,一切神灵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人,可以主宰人类的命运。它们高兴,就会帮助你、关心你,它们不高兴就会让你不顺利,多灾多难。为此,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告诉它们,敬献它们。佤族认为,自己喜欢喝酒,神灵也应该喜欢喝酒,因此,佤族时常要用酒来敬献它们,求得他们的关照或谅解。敬酒辞作为沟通人与神的桥梁,向神表达人的呼吁、愿望、祈求和谢恩。

  如佤族在进行农事活动中,用祭品取悦神灵,通过敬酒诵辞除草驱虫,保佑粮食丰收。佤族是一个刀耕火种的山地民族,一般种二至三年后就得休耕,重新选一块新地种植,丢荒三、五年后又成为新地开垦使用,这种轮休制度,叫轮歇地。在每次开垦新的轮歇地时,都要敬酒念咒:“旧地已经种完/新地就要开垦/山鬼、地鬼、水鬼/不要来作祟/我们杀鸡给你吃个够/让吉祥附在鸡卦上/祈祷免灾得福…。”念诵完毕,得到地神的恩准,人们才开始砍地烧荒,开垦新地。

  如佤族生病时,一首做鬼的敬酒辞:“…你吃饭的碗是用藤篾编成的/你吃饭的桌子是用芭蕉叶围成的/我们盛满了酒肉献给你…/请你原谅他吧/今天杀鸡向你赔礼道歉/让他病情好转…。”在此,敬酒辞作为连通病人与神之间的桥梁,传达人的意愿,人神对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佤族敬酒辞是传递人与人情感的纽带

  “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般是不可无酒的。拜访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致谢以酒示情,消仇以酒示诚,酒成为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佤族人民热情好客,敬酒辞首先传递的便是主人对客人的诚挚欢迎之情和客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由衷谢意。来客时念《敬酒辞》,客人要走时念《留客辞》,客人走时念《送客辞》,在这一迎一留一送的过程中,通过主客双方的对唱,使彼此间感情更加融洽,友谊和亲情更加浓厚。佤族群众大多生活在崇山峻岭中,生产力水平低,生活艰苦,除了节日外,人们平实没有其他休闲娱乐方式,喝酒、敬酒出了是礼节的需要外,还给他们带来乐趣,带来欢愉,获得艺术的享受。

  其次,敬酒辞也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生活在群体中的人类,人与人之间免不了会有矛盾。佤族是勤劳善良的民族,待人朴实真诚,重情义,讲礼节,彼此有了矛盾之后,往往会通过喝酒、敬酒来化解恩怨。“头人在寨中有调解纠纷的职责,调解时,当事人无需支付其他费用,只要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请头人喝一次水酒,边喝边说。按照民族习惯法,酒喝完,话说完,调解即生效。”

  再次,敬酒辞还是强化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的源泉。“民俗培养人对自己国家、民族、乡土的深厚感情,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民俗在维护自己的传统伦理道德方面,也有特殊的教化作用。”佤族在各种仪式和节日庆典中饮水酒、念敬酒辞以及由此形成的相互祝福与共同娱乐的文化习俗,充分表达了佤族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佤族重大的活动都有全村人参与,在敬酒仪式上,通过“魔巴”吟诵敬酒辞,让族人受到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强化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如在《司岗里》中念道的一样:“人类是从司岗里来的/各走一方才形成不同的民族/刀把是从竹林里来的/根据需要才有大小长短之别/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哟/要像芭蕉一条心/…各民族的团结哟/要像天上的星星月亮/永远在一起…”如在一首贺新房的敬酒辞中说到:“…大房子为什么盖得这样好/是因为阿佤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大房子为什么盖得这样快/是因为阿佤团结互助齐心帮忙…。”

  此外,有些敬酒辞还传达出了人们对家乡、对生活的赞美、热爱之情,亲人团聚时的欢乐、分离时的悲伤之情,年节吉日、丰收之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祈愿,对祖先和逝去的亲人的怀念之情等等。

  四、西盟佤族敬酒辞的发展与变化

  西盟佤山,群峰连绵,山岭重叠,山脉纵横,连绵的大山成为了西盟佤族人民与世隔绝的天然屏障,使西盟得以保存许多较为完整、独特的佤族风俗与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价值观念的改变,佤族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所冲击,一些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传统佤族敬酒辞的内容、传承方式及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

  首先,佤族敬酒辞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随着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步变化,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通过兴修水利、施用化肥农药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因此和土地种植相关的仪式和祭祀逐渐淡出了佤族人的生活视野。如猎人头祭谷,狩猎,祭谷神等许多敬酒诵辞的习俗已经消失。佤族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佤族“做鬼”活动逐步减少,如祭老母猪鬼、水鬼、老鼠鬼等活动越来越少。饮食方式的改变,很多佤族不再煮水酒,改喝啤酒、烧酒。几人甚至几十人用一个酒杯、滴酒、吟唱敬酒辞等喝水酒的“酒礼”已经变得可有可无。

  其次,群体生活方式的衰落使佤族敬酒辞的传承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没有文字,佤族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群体性的活动来进行口述传承。在佤族传统的生活中,拉木鼓、剽牛是最隆重、规模最大的活动,全村全寨人都要参与。参与人数少一些的群体活动是结婚、盖新房和过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群众参与群体性活动愈来愈少。据笔者了解,由于大型祭祀活动的减少和牛价的上升,近十年来,几乎没有以村寨为单位进行拉木鼓、剽牛活动,偶尔几次都是由乡镇或县政府组织开展的活动。许多群众为了减少开支,即使是在结婚、盖新房和过年中,也只请很少或不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唱歌跳舞。由于电视和其他各种媒体的普及,家庭成为休闲娱乐的中心,追求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多数佤族年轻人的奋斗目标。承担传承民族文化重任的“魔巴”越来越少,且年纪越来越大。作为祭天、祭地、祭神、祭鬼的敬酒辞,由于其中的礼仪繁冗,许多内容往往又脱离现实生活环境,年轻人不愿学,短时间内又学不会,许多庄重严肃的敬酒辞面临着失传。

  再次,佤族敬酒辞在当下的社会功能也出现了转移。在过去的岁月中,敬酒辞更多是传递情感、教化民众、祈福护佑、传承传统文化知识的中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功能的变化,酒不再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的唯一选择。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敬酒辞的传承教化功能不再那么明显。民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向神敬酒以祈求平安、健康的愿望逐渐淡化。当下的佤族敬酒辞以及与之相应的礼仪,正被包装为文化商品,作为向外界宣传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功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年来,西盟县确立了“阿佤文化兴县”发展战略,在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佤族木鼓节,岩果、岩桑、岩汉格林3人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岩孔、尼短、岩聪被命名为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收集、整理佤族传统的民歌、敬酒歌,出版发行了《木鼓欢歌》、《佤山魂》、《佤山歌声》等音像制品。西盟县委、政府于2006年11月组建了佤文化传承小组,目前有学员12名,通过培训,学员初步掌握了佤族历史、习俗、文化,使佤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生活背景。”佤族传统文化存在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包括佤族敬酒辞在内的佤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切实采取措施,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加大对佤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力度,让神秘古朴、丰富多彩的佤族文化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