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沾益县的太平桥佚闻:沾益县祭祀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12-28 216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沾益县的太平桥佚闻

   支云华

  太平桥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在黑桥下游3000米左右,位于南盘江上的沾益城东门外400米处,为三孔石砌拱桥(见照片),桥身全长40米,宽6米,横跨在南盘江的东西两岸上。

  有关沾益县先有“太平桥”桥名,而后才建“太平桥”的美妙建桥典故的历史传说故事是这样的:

  公元1368年正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为了巩固刚建立的大明王朝政权的稳定,因多年战争消耗,所以无力对云南边陲用兵征讨,就于公元1372年,朱元璋派遣使臣王袆入滇劝说梁王和大理国段氏降明,允许梁王保持元代的旧封号和待遇,并许可段氏仍为“大理国王”,朱元璋想以此达到和平统一云南的目的。

  王袆受朱皇帝之命,从南京起程赴云南。王袆到达云南,见到梁王后,向梁王说明朱皇帝统一云南的决心,如果抗拒不降,明王朝大军一到,梁王君臣就将“悔无及矣”的后果,梁王“骇服”,产生降意。

  可就在这时,“北元”(元顺帝之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逃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所建立的临时“北元”政权)使臣来到云南,逼迫梁王交出王袆,北元使臣将宁死不屈的王袆杀害。朱元璋随即再次派遣吴云为使臣,到云南说服梁王降服明王朝,竟然也被北元使臣所杀害,朱元璋想和平统一云南的愿望落空。

  公元1381年,即朱元璋的洪武十四年,明王朝政权经过十多年休养生息的治理,明王朝政权得到巩固和稳定,经济实力恢复,人力充沛,物力充裕,用兵武力征伐云南的条件成熟。九月,朱元璋任命颖川候傅友德为征南统帅,永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为副将军,统率三十万明王朝大军进军征讨平定云南,实现全国统一。

  朱元璋在三十万大军出发之前,亲自查看地图,了解云南的山川地形,险关要塞。朱元璋并和熟习云南的谋臣商讨作战方案,亲自布署用兵战术,亲授进兵方略。朱元璋对统帅和将军们说:“云南僻在遐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势,以规进取。联尝览舆图,咨询于众,得其扼塞。取之之计,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咽襟,彼必并力于此,以拒我师,审查地形,出奇取胜,正在于此。既下曲靖……破之必矣。”三十万大军出兵离开南京那天,朱元璋亲自出马为大军摆酒饯行。朱皇帝希望他的明王朝大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速战速决,快速统一云南。

  12月,明王朝大军攻克当时属于云南的今贵州普定、普安。明王朝大军的兵锋直奔曲靖而来。

  沾益是明王朝大军攻克曲靖前的必经之地,明王朝大军到达沾益的南盘江东岸,那时的南盘江上无桥,明王朝的三十万大军只好用木船、木排、竹筏等渡河工具渡过沾益的南盘江,可延误好长了时间。明王朝大军统帅傅友德渡过沾益南盘江后说到:“如果南盘江上有座桥就好了,待消灭了元军,天下太平,一定要把桥建起来,取名就叫‘太平桥’吧!”。

  明王朝大军渡过沾益南盘江后,顺利占领了被称之为“入滇锁钥”、“咽喉要道”和战略重地的云南曲靖,为攻克昆明,统一云南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通道。

  因为在曲靖白石江一战里,梁王的十万军队在曲靖白石江战役中被全部歼灭,梁王失去了战争抵抗力量,梁王逃出昆明,随后在晋宁自杀,元行省右丞相观音保(李观)投降,明王朝大军长驱直入进了昆明,短时间内就顺利平定统一了云南省全境。

  明王朝大军顺利平定统一了云南全境后,很快就建立健全了管理云南省的卫、所、哨等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紧接着就在明代的洪武年间,修建了明王朝大军统帅傅友德许愿说的:“如果南盘江上有座桥就好了,待消灭了元军,天下太平,一定要把桥建起来,取名就叫‘太平桥’吧!”的心愿。取好桥名后才修建桥梁的事,在云南和全国,可谓是绝无仅有的了!这是个很有玩味的历史传说故事,这个桥名的由来,给太平桥增添了传奇色彩,令人兴趣盎然。

  太平桥建成后的明代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明王朝政府开始从内地向云南移民,到公元1398年的十二年时间内,超过百万内地的江南汉族移民从太平桥上走过,定居在云南省内的各个地区,成为现在云南人的先人。

  清代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的抄本《沾益州志》中记载沾益古城时曰:“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城交水,以砖石高一丈四尺,厚丈,周围六百丈,径一里三分,垛口一千二百零,雉堞高六尺,开四门,东曰:太平;南曰:河清;西曰:觐华;北曰:拱辰。城楼四,久圯。雍正十年。知州杜思贤详请复修。”

  太平门位于沾益城东门400米处的“太平桥”旁边,故名“太平门”,城门名称是因“太平桥”名而得此“太平门”名,妙趣横生耶!

  太平桥在《沾益州志》中亦有记载:“太平桥,在城东门外,明万历年间重修,清康熙年间邑人沈逢圣增修奎阁于上。”太平桥的特点是桥面坡度较大,高出河面很多,这样设计建造此桥,发大水淹没桥的两岸,也不会淹没桥面,行人车辆照样可以正常过桥,所以太平桥至今仍然在发挥着它人可走车可过的交通功能。现在的太平桥面上,浇铸了厚0.5米不等的水泥钢筋混凝土层保护桥面,载重大卡车能安全通过,正常行使,显示了古人高超的建桥技艺。

  太平桥东60米左右处是修建于1938年二战时的沾益飞机场,1942年,美国“飞虎队”入驻沾益飞机场后,飞虎队通过驼峰航线运输到沾益飞机场的大量抗日救国战争物资,通过太平桥运输到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战场上,打击消灭日本鬼子。太平桥是当时沾益飞机场和“京(今南京)滇公路”上的重要桥梁,是运输抗日救国战争物资的纽带。

云南省曲靖市文物管理所 支云华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