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祭祀,线上祭奠,线上祭扫,线上祭拜,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网上祭扫,网上祭拜,祭奠先烈,祭奠父亲,网上祭祀网站,网上墓地,网上墓园,网上祭英烈
祭祀祭奠礼仪网-中国线上祭祀,祭扫,祭奠,祭拜英烈家人的平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祭奠亲人 > 正文

连江风俗1: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

作者: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发布时间:2023-02-04分类:祭奠亲人浏览:518


导读: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一、关注公众号: jisijidian...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连江境内秦以前居住着闽越族人,以农耕渔猎为主,民风淳朴,崇拜自然神和动物图腾,且普遍信巫好祀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东汉至南北朝,中原汉族南徙入闽渐多,闽越族和汉族风俗文化相互交融,至隋唐五代已基本汉化。明代后畲族迁入境内,自称盘瓠后裔,信仰佛教,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通用汉族文字和本地汉族方言,经长期交往,不少风俗习惯已渐趋接近汉族。境内风俗文化一直以儒家文化为传统主流,崇尚忠孝仁义,宗族观念强烈,虔敬祖先乡贤,尊师重教,家多礼让,人耻轻薄。安土重迁,注重农渔,少操工商,勤劳俭朴。可受道教、佛教影响较大,崇拜天地神灵。有钱人家婚丧喜庆繁文缛节,极尽铺张,贫民百姓贫病灾殃亦多求神拜佛,迷信盛行。清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传入我县,民间信仰更为广泛,而吸毒赌博、嫖娼宿妓等伤风败俗的现象亦日趋严重,社风每况愈下,直至民国仍无好转。

  新中国成立后,数次开展群众性移风易俗运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优良传统,革除劣风陋俗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查封所有妓院、烟馆,开展肃毒、禁赌活动,根除旧社会遗留的毒瘤。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发展教育,改善环境卫生,除害灭病,提倡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进一步发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力戒铺张浪费,社会风尚焕然一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书例层出不穷。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逐渐更新,风俗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逐步演变,务工从商日多,学习科技、兴学重教蔚然成风;安土重迁观念日渐改变,普遍注意经济效益,青年人尤好外出开拓书业,不少人出国深造或务工从商;一些事业有成者热心公益,济困扶贫,也有少数人受国外生活方式影响,沾染吸毒、嫖娼、赌博等恶习,个别甚至道德沦丧、犯罪,对此,党和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常开展宣传教育,打黄扫丑,抑制这些丑恶现象的产生,维护社会秩序和良好的习俗,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章 生活习俗

  第一节 饮 食

  【主食】

  我县主食以稻米、甘薯为主,杂以麦和豆类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沿海地区以甘薯为主,杂以米、麦、豆类,多数早餐稀粥,午、晚餐干饭。农忙时三餐均为干饭,午前午后各加点心一餐。沿海渔民渔汛季节,爱吃糯米干饭或大米、地瓜腥饭,饮家酿酒。副食品主要是:各类蔬菜、豆制品、肉类、蛋品和海产品。佐料有花生油、茶油、菜油、猪油、酱、鱼露(虾油)、糖、醋、酒、盐等。新中国成立前,一般居民一日三餐粗饭淡菜已很满足,逢年过节或喜庆之事,才宰鸡杀鸭做几道菜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食以大米为主,杂以面粉和复制品。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收入日益增加,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肉类、蛋品、水产品、奶品逐渐增多,粮食用量逐渐减少。富裕之家开始讲究三餐营养搭配。

  烹饪方法有:煮、蒸、炖、炒、炸、卤、焖等,讲究色、香、味,喜甜、酸,尤善烹调水产品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对于海蜇皮、海葵、星虫、龟足、珠蚶、海螺等水产品特别讲究火候适中,佐料调配合宜,香脆可口齿留香。

  【风味小吃】

  连江县风味小吃丰富多彩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主要有鱼丸、扁肉(馄饨)、肉燕、肉面、拌面、牛杂、卤味、油饼、马蛋、蛎饼、锅边糊、炸芋糅、春卷、煎包等上百种。连江鱼丸、鱼面,历来名闻遐迩,享誉海内外。鱼丸以新鲜鱼剁碎拌薯粉为壳,以瘦肉等为馅,捏成乒乓球大小丸状,富有弹性,香脆可口,畅销福州及各县。80年代后在上海成为抢手货,风靡外滩。鱼面,以新鲜鱼剁碎搅拌薯粉手工制作而成,松软香脆,是酒席宴会常用佳肴。80年代后,流行药膳小吃,在禽畜肉类或鱼类中加枸杞、当归和桂圆等补品或中药炖煮,颇受欢迎。

  【嗜 好】

  我县群众历来喜欢饮茶,当地产的绿茶以清明、清明前采摘的“清明茶”、“明前茶”尤受欢迎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70年代初,开始饮用可乐、果汁等饮料。80年代后咖啡成为待客上等饮料,并时尚矿泉水,可茶仍为主要饮料,中、老年人尤喜饮茶。

  县内百姓喜饮家酿酒,以橘米黄酒为主,沿海夏天多饮地瓜烧制的白酒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80年代后啤酒消费呈逐年上升势头,饮酒习惯有所改变。

  第二节 居 住

  我县民居历来重“风水”,建房选址较重视,动工择日,有的请道士写一张黄布“符”,用雨伞遮盖,还悬挂米筛、铜镜、剪刀、尺等,意能避邪,祈求施工安全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上梁尤隆重,梁上悬挂装有稻谷的竹篓、灯笼,贴“万年宝盖”等批联,亲友送的红布、毡等亦挂在梁上。有的木匠在大梁固定时还吟诗唱和,如“添丁发财”、“天长地久”等。上梁结束后,还有丢“抛场”之举,用包、糍(俗称精)之类从梁上向地下随意抛撒,任人拾捡。晚上办上梁酒席,宴请土木师傅及亲朋戚友。上梁后有主人睡在房地里,意防被鬼魅所占。乔迁亦须择吉日吉时,以炭火、祖宗牌位前导,拿着装有大米的筐斗(俗称“斗米升”)鸣炮进入新居,此俗大都沿续至今。房屋朝向以向阳背风为佳。依各自山水地形不同而定,多坐北朝南。或偏东南,东、西向较少,忌朝正南、正东。房屋结构,平原、山区以土、木为主,沿海岛屿以石、木为主。多数单层,两层以上极少。明、清至民国期间保留下来的部分大户人家住宅,多系木结构为主的六扇五间或四扇三间,中间正厅宽敞,两侧卧室较窄小,前后书院,天井游廊,围墙夹衙等。60年代以来,逐渐采用砖木或砖和混凝土结构,两层以上楼房渐多。改革开放后,城镇钢筋混凝土建筑。3~4层居多,卫生间等排污配套完善。80年代后期。城镇商品住宅兴起,3~5口之家,多选购70~120平方米的套房,且讲究室内装潢。一些侨户和先富人家,单独建造中西合璧的别墅式住宅日渐增多。

  第三节 服 饰

  【服 式】

  清及清前,汉族男装多上为对襟衣,下为扭裆裤;女装上为偏襟衣,下为扭档裤;殷富商绅及教师才有穿长衫、马褂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衣裤布料多系手织棉布和苎布,色调单一,蓝、黑为主;少数人用丝、绸、缎等缝制。畲族服装独具特色,男服与汉族基本相似。只在衣襟和袖口饰以镶边;女上身着凤凰装,襟、袖都用五色花线镶边,腰束红蓝相间带穗的丝织彩带,肚前围四方绣花镶边围身裙;下身穿短裤,腿裹红布条。

  民国时期,城镇开始流行中山装、学生装和女旗袍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布料有卡其、斜纹、府绸、香纹纱、阴丹士林、厂布、呢绒、哔吱类;少数人开始用羊毛线编织衣裤。

  新中国成立后至60年代初期,除传统款式外,新添有:列宁装、工作服、捷克衫、棉衣等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男女流行草绿色、黄色、灰色的军式便装和军大衣。80年代起,人们注重服装的质料、色调、款式和名牌,男女服装不断变化,色调鲜明多样,有西装、运动服、皮衣、风雪衣、外套、蝙蝠衫、牛仔衣、羊毛衫、兔毛衫、夹克衫、呢大衣和新式旗袍等。裤式有:喇叭裤、直筒裤、西裤、健美裤等。裙式有;百褶裙、三角裙、背带裙、背心裙、牛仔裙、超短裙等,连衣裙曾风行80年代中期。各种服装用料有:晴纶、毛料、人造丝绸、人造革和真丝、皮革等。

  【鞋 式】

  清末,男子穿圆口布鞋,农村普遍穿木屐,夏夜走路响声清脆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女子穿圆口绣花牲,老妇穿小脚尖头绣花鞋,平时农妇多穿草屐。民国初期废除女子缠足,年轻的女子不再穿绣花鞋。男子开始时尚绑带球鞋、雨鞋,少数富家男子穿皮鞋。新中国成立后,鞋类款式随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变化,有球鞋、雨鞋、解放鞋、松紧带鞋、皮鞋、塑料凉鞋、各式仿皮鞋等。80年代始流行旅游鞋、登山鞋,可最普遍的还是皮鞋和塑料凉鞋。农民下地劳动开始穿长筒雨鞋。

  【发 型】

  清代,汉族男子前额剃光,后脑勺留长辫,盘头而束,戴碗帽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未婚女子齐眉梳单长辫;已婚女子梳髻。清末,境内革命党人已先剪辫,至民国时男子普遍剪辫。男式发型多“海军式”。戴呢帽,女子发式有齐腰双长辫、羊角辫。畲族女子发式别具风格:未婚结发辫,已婚梳凤凰冠(螺式盘龙髻),发束绒线(年老扎蓝线、年轻扎红线)。新中国成立初,汉族中青年男子理“一片倒”和“三七开”发型。流行戴解放帽或工程帽,老人剪平顶发型。戴风帽、猴帽、棉帽。老年妇女皆梳髻戴黑绒帽。儿童戴风帽。80年代男子多理分头和平头,青壮年女子多为齐耳短发,有的烫发,少数青年男女近年讲究梳理港式、广式发型。

  【首 饰】

  新中国成立前,女子梳髻时尚插银簪、银剔、银花、银耳扒,手戴银镯、银戒指,耳戴银耳环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富家女子戴金环、金戒指及珍珠、玛瑙玉镯、翠玉等首饰。畲族妇女喜插银钗、别银针,未婚女子戴耳环,已婚女挂耳坠。50~70年代,汉族女子已不时兴戴首饰。80年代后。女子戴首饰极为普遍,有的男子也挂金项链。

  第四节 行旅

  清代以前,连江县水路交通以乘木帆船、舢板为主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民国时闽江、敖江已有机动轮船。陆路靠步行。少数人坐轿或坐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短途仍靠步行,中长途多以自行车、汽车、机帆船、轮船代步。70年代。自行车十分普及,城乡男女上下班及下田劳动、送肥料、点心等均骑自行车。80年代中期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日渐风行。后期人力三轮车充塞县城,既载人又送货,直抵家门。出远门旅行则有汽车抵福州或马尾,然后再乘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到各地,十分方便。

  第二章 岁时节俗

  第一节 新春佳节

  新春佳节是境内最大的传统节日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通常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祭灶”开始,节日气氛渐浓,至“除夕”大团圆之夜进入高潮,正月初一后为休闲娱乐时间,到正月十五日闹“元宵”止春节结束。

  【祭灶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民间传说灶君是一家主宰,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上天向玉皇禀奏一家善恶,因此二十四晚应备饼、果饯行,祈求灶君上天多说好话,保佑合家平安。祭灶后。春节气氛逐渐浓烈。家家户户开始备年货、蒸年糕、贴春联,送旧迎新。旧俗女婿在此期间多向岳父母送年货,俗称“分年”。出外务工从商的人也陆续回家过年。

  【除 夕】

  连俗除夕分“小同岁”和“大同岁”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月小为二十八日)为“小同岁”,民间传说主要敬祀临水夫人。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为“大同岁”,主要敬祀祖先。是一年中菜肴最丰盛的一天。其中鱼(与余谐音)、蛋(俗称“太平”)和年糕(与高谐音)三碗必不可少,寓意“富足有余”、“岁岁太平”、“年年高升”。烧供后,合家团聚欢宴,享天伦之乐。长辈亦于此时给儿孙“压岁钱”,有的成年晚辈也给长辈拜年钱。晚餐后家家都要蒸“隔年饭”。储满水,备办凌晨供奉天地的素菜及翌晨素食早餐(因正月初一不能操刀)。然后按各自兴趣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旧俗还有“烧火炮”之举,民谣有“郑堂烧火炮,除死没大灾”之说,后已革除。改革开放后,多一家围坐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守夜待旦以迎新年。

  【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为我县民众最隆重的节日。从农历腊月初三开始,家家户户都陆续进行洗刷除尘,俗称“筅堂”,把室内外及家具洗刷得千干净净,迎接佳节。正月初一零点起,燃放鞭炮,开大门,俗谓“开城门”,表示新的一年开始。各家正厅摆放香案。供以“岁饭甑”、“筐斗”、酒、果、茶等。早起先吃料(意为时运好),早餐多数吃素,或全日吃素。也有吃寿面、年糕(意纳福添寿)。午晚吃大米干饭和丰盛酒肴。商店、作坊初一起停业3天,连俗初一忌操刀、扫地、倒水、讨债和登门访友、探亲。凡事找好兆头,讲吉利话,一般互不串门。60年代起,除讨债外诸禁忌逐渐淡化。机关单位多在初一开茶话会、团拜会等活动,互祝互勉。初二日,登门拜亲访友,主人用年糕、糖果、瓜子、福橘、花生、香烟等招待客人,或煮料为点心。长辈并给儿童“压岁钱”。已婚女子,多在此日伴夫及儿女回娘家探望父母。初三、初四多自行安排游乐活动或访友。互道“拜年”、“祝福”、“恭喜”、“发财”等。初五早谓“接神早”,各家于早上即点香放炮喜迎“财神”。并于晚上再一次点香放炮。

  连江城关,还有“供过良辰”习惯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夜,江南村潭下、东南街梯云宫(原址建国路中段)、东北街兴贤宫(原址816东路东段)等处,门前都挂有大红灯。上书“供过良辰”四大字,下面燃烧柴塔,烧到灰尽,附近居民都拣一块木炭回去留念。据民国版《连江县志》载,此举相传系元大帅按戢闽中,连江是日纳款,以供其过,后沿为俗。民国后期已淡化,新中国成立后无此俗。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据民国版《连江县志》载,上元张灯自十四至十八日,明知县钱九思又增十九、二十两日,是我县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从正月初七、八即开始送灯,十六岁以下儿童所玩花灯由母舅赠送。娘家要给新嫁女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次年送“莲盆灯”,第三年送“吉灯”。正月十三日或十四日为“上灯夜”(即上彩夜),十五日“闹元宵”。是时。街坊、商店、民居、庙宇普遍张灯结彩,庆贺节日。部分乡村在这一日还成群结队到新婚家庭“看新人”。有舞龙、舞狮习惯的地方。龙、狮队沿街欢舞,沿途商店、居民各自用鞭炮迎接,男女老幼纷纷上街观赏,热闹非凡,一派升平景象。有些乡村常借元宵佳节之际,搞抬佛游神活动,俗称“出游”,各家都要出资献物,连日累夜,劳民伤财。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开展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舞龙灯、舞狮、文艺踩街、诵诗、猜谜或球类竞赛等活动,节日内容丰富。

  第二节 其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他传统节日

  【拗九节】

  正月二十九日,各家早晨以糯米、红糖、米时、甘薯、花生仁、豆、红枣、桂圆干、葡萄千9种食物煮成“拗九粥”,敬祀神祗、祖先,馈送长辈亲戚,故又名“孝顺粥”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家中如有年龄逢九者(逢年代末的九为明九,年龄能被九整除的为暗九),就向不同姓九家各乞一汤匙“拗九粥”,食以过九,解放后已少见。可亲戚中还有送九之俗。相逢者不送。

  【上巳节】

  三月初三日谓“上巳”(魏以前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为三月初三日),各家门楔两旁各插一束:荠菜,俗谓“懿旨菜”,以祓不祥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是日人家以嫩艾叶拌糍加馅作粿吃,俗谓“菠菠粿”。

  三月三日又是畲族传统的乌饭节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传说是敬祀畲族祖先盘瓠,也有传说是纪念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反抗封建压迫的事迹。每年这一天,畲族男女老少都早起上山采摘乌饭树叶或果,与大米煮成乌饭,供奉祖先并作早餐,饭后举行赛歌,甚为热闹。新中国成立后多改为蒸煮糯米饭,加上猪油、红枣、白糖,拌上花生、芝麻等配料,更为香甜可口。

  【清明节】

  为传统祭祖节,家家上坟,扫墓祭祀,刷新墓碑,摆祭品,烧冥钱,压纸钱,下山时折两枝松枝带回,挂在门首,以表哀思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祭押时间,乡村与城郊不同。多数乡村皆以清明日祭;城关及城郊狂“清明”至“谷雨”之间任择一日均可。祭品十盘中必有光饼、贝螺、黄豆三盘,祭毕以贝螺、黄豆、饭粒撒于墓顶,一任鸟雀啄食。清明祭扫是饮水思源之举,许多华侨、台胞常常远渡重洋,回乡祭扫。机关单位、学校亦于此时组织干部、职工、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以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立夏节】

  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是日各家以豆芽、韭菜、或红糖拌米浆煎成咸、甜“夏粿”。祀神明、供祖先、馈亲戚,亦煮“锅边糊”,意在庆祝春夏丰收,祈祝夏秋好收成。是日起开始撤除床上草垫、棉垫等,以防湿潮生蚤虱。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为端午节,是最热闹节日之一,内容丰富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一是初五日午时各家门坎两旁遍插菖蒲、青蒿,以避邪招福;二是沿唐代“益智粽”遗风,以箬竹叶裹糯米、花生、豆、红枣或瘦肉等做成粽子,传说旧时把粽抛入江中,以祭祀爱国志士屈原,后成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风味小吃,除全家老少都吃外,还用于馈赠亲友;三是喝少量“雄黄酒”。并喷洒屋角,以雄黄粉涂抹小孩头额、耳朵祛毒,也把雄黄放置水井、水缸中祛毒,又燃放“雄黄炮”以禳珍气;四是贴“午时书”,书内容各有涵意,如贴大门有“振襟歌正气,寄慨读离骚”之句,乃缅怀文天祥、屈原两爱国忠臣,解放后已极少见;五是炮制“午时茶”。藏以疗病,乡村是日常上山采集各种草药,据传午时采的最有效,过午后所制者稍差;六是龙舟竞渡,格外热闹,差不多万人空巷。初一至初五日,敖江两岸观者如云。连俗龙舟比赛每年在四月初一即开放龙船鼓,请民间诗人唱诗,内容多以三国故事为题材,并在龙舟下水之先延请道士祭禳,以庇佑划船吉利。有的家长还把男童衣、裤放在龙首,待祭禳后取下。祈求小孩平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把龙舟竞渡作为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对比赛方法进行改进,并加强组织领导,注意安全。

  【七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连俗早晨以黑红豆、红糖煮糯米粥,供奉七夕夫人及祖先,祈求保佑儿童聪明平安。是日,父母还要送给新嫁女儿水果七件、九重粿一甑,女儿用以分馈夫家亲戚及邻居。新中国成立后此俗已渐稀。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连俗谓“七月半”节,各家任择一日备酒馔祭祀祖先,以表孝心。旧时七月节有办“施食”,信仰佛教的举行“普渡众生”仪式,摆祀品,烧纸马,放焰火,彻夜喧哗。铺张浪费。50~70年代中期办施食普渡的陋习基本已废,只剩祭祀祖先的习俗仍沿袭。80年代后期,个别地方又有施食普渡活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传统家庭团圆节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节前亲友间互送月饼(多晚辈敬长辈),连俗十六岁以下儿童由娘舅送花饼,八月十五晚,家家户户设宴欢聚一堂。入夜全家围坐庭院、天台或屋外,品尝月饼,欣赏皓月。文化人常在此夜赏月吟诗。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日男女老幼多作登山活动,登高望远,心胸开阔,以祈平安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城郊外之覆釜、玉华、宝华、玉泉、云居、石门、狮山及官头青芝诸山皆为主要登高地点。青年男女及儿童还携带风筝(俗称“纸鹞”),在山顶放飞。

  【冬 节】

  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也是祭祖节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冬至前一天晚,家家户户制煮咸、甜元宵丸(俗呼“油扁”)为主餐,并馈送亲戚。冬至晚上,合家团聚,在祖先牌位前摆设福橘、芹菜、青蒜、红筷等于圆盘或竹箩上。全家围在一起搓米 齐 丸(糯米和白米混合磨成)。有的用米 米 齐 捏成各种益鸟、益兽、稻草堆等,敬祀祖先和神明,以招祥纳吉。

  第三章 生产习俗

  第一节 农事习俗

  【鞭 春】

  旧俗“立春”前一日,知县与典史均朝服,坐彩舆迎春于东郊,盛设仪仗,全署书吏、隶皂皆翻披黑羔马褂,手拈花枝,鼓乐前导,至演武厅坐定,礼房吏导拜芒神,行三叩首礼;复导至厅,典史献爵,请知县升宴席,典史旁坐相陪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儿童扮五谷神、田翁、田婆、书吏、隶皂叩贺毕,回舆至官署二门前,知县下舆,执春棒,礼房吏引至春牛处鞭春,三绕毕,又诣芒神前。礼毕。全县春耕开始,此俗,民国时已废。

  【开田头】

  春耕插秧须择好口子,避火星,怕秧苗旱干每年都有一户当先开田头,然后可以不择日播插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此俗解放后已少见,只有山区少数农户还沿袭。

  【祭新米 】

  我县旧俗早稻丰收后,须先用新米祭祀天地,意谓好年成全赖天地保佑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此俗解放后已

  【牛 节】

  农历四月八日为牛节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农民对耕牛十分爱护,规定牛节这一天牛不能下地劳劝,不能打、骂,中午或晚上还要煮米粥或黄酒炖泥鳅给牛进补,以提高体力,担负繁重的耕作。

  【祈 雨】

  多在农历七八月发生旱情之时,乡民先自行延巫设醮,求祷不应时,则舁其土神,各挈竹竿:竿缀蓝白色布,群集县公署,邀集全城文武官员,徒步拈香,乡众随之,鸣锣伐鼓,先祷于城隍,以次金钟潭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或有乡民自赴深山大泽,请“龙”来降雨。时知县辍刑名,禁屠宰,即不勤民事之官,值此时亦不敢拂民意,此举解放后已废。

  第二节 渔家习俗

  【造船】

  渔业生产造船为首要,船行海中若龙,船的许多部位均以龙的相应部位命名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造船须择吉日,定龙骨、铺底、钉简枕、安龙目等,船主都要举行庆祝活动。新船下水,还要举行比较隆重的仪式,船头、船尾、前后“水仙门”都要贴上红对联,并设宴招待船匠并送“红包”、献“太平面”。新中国成立后,新船下水多披彩放鞭炮,其他习俗逐渐间化。

  【张网】

  渔网安装由网师或老渔民主持,并选择吉日良辰,以大公鸡为活祭品,安放于鱼袋(即囊网)中部,以3把秤支撑,寓渔利大获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鸣炮后由主持人提浮子网,依次进行浮子、沉子的安装,整个过程禁高声呼叫和跨越网具,若公鸡叫,则祝好兆头,若公鸡被鱼网压死,则表明吉日好时辰。渔网安装完毕后传入“网寮”,等待出海。

  三、出海

  我县历史上,渔船出海,船主、船老大要到海神庙(妈祖庙或文武太平王庙)烧香,请来香火供在船仓神龛中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渔民身带海神香火袋,祈求平安。出海时,桅杆顶挂红色三角旗、船尾旗杆挂海神旗(后改红旗或国旗),并鸣炮与岸上家道别,家人鸣炮欢送,以祈发海。官头一带"连家船"出海尤为慎重,凡逢二、三、四、八日均忌出海(避俗语有三无二、不三不四、有七无八)。新中国成立后,出海习俗有所简化,道别仪式也只有每年的头一次出海才有,唯场面比前更为热闹。

  【大土船】

  我县旧俗有大王船出海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据传缘起筱埕。每年十二月初一,就开始造木质官船2艘。长4.5米,宽1.6米,船上画龙雕凤,船仓塑文武太平王神像,两旁塑有“保卫相”、“文武案”、“巡部”、“中锋”;船头塑有“喝浪大神”、“头锭”、“二锭”、“三锭”、“中舵”;船尾有用纸剪制的“正副舵手”、“罗盘长”等三十余尊及兵卒144人。各立其位,各司其职,船上彩旗飘扬。到正月初五早上,把船上应备之工具及生活用品备全,其中必有一对晒干大龙虾和一对大银鱼,象征海况良好。及夜,乡人抬着文武太平王的銮驾。众人簇拥着大王船,放航于海上。让人接回。传说大王船异常“灵验”,那乡接回必五谷丰登,海汛大发。因此.每年正月初五,都有许多乡村派大批人员到海上争接大王船,上至福州、官头,下至黄岐、北茭及台湾岛,都曾接过。民国37年(1948年),黄岐为接大王船,派数十名村民,并雇一排荷枪实弹的军队,随带水炮数十枚,于正月初四就来筱埕,武装强接。还有一年,台湾接回的大王船,第二年又放航于海上,返回筱蚪,此船一直存放在筱埕大王庙内,新中国成立后才毁。

  【庆丰收】

  外海渔船到达渔场,首获丰收要进行庆丰收宴会(俗称“做福”),并在船中举行祭海神仪式;内海渔船庆丰收则在海神庙中开展,大的庆祝活动多放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进行游灯迎神,并连续游行几天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新中国成立后,庆丰收习俗仍然保留。合作化后多为渔民集体聚餐庆祝,破除迷信色彩和繁文缛节。

  附:【渔家禁忌】

  过去在渔业生产中,不可预见灾害较多,因而沿海渔民平时常有说吉利话和禁忌习俗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以祈求平安。如忌说:“翻”、“覆”、“倒”等字,意怕船在海中遇难。忌女人上船、跨网。称呼老年人不叫“依伯”(伯与掰谐音,意怕渔网破),要叫“依担”(意即鱼货成担,有发海之兆)。连家具、食具、船具等名称也往往与普通人家说法不一。如:器具损坏忌说“破”、“碎”,要说“开花”、“发财”,汤匙称为“舢板”,筷子叫做“柴只”,草席称作“科尼”,不说“鱼丸”(丸与完谐音)说鱼米齐,吃全鱼不能翻转等等。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

免责须知
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礼节、祭奠风俗、民间祭扫流程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迷信!

标签:连江风俗连江风俗亲余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


祭奠亲人排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