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祭祀,线上祭奠,线上祭扫,线上祭拜,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网上祭扫,网上祭拜,祭奠先烈,祭奠父亲,网上祭祀网站,网上墓地,网上墓园,网上祭英烈
祭祀祭奠礼仪网-中国线上祭祀,祭扫,祭奠,祭拜英烈家人的平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祭祀家谱 > 正文

古时祭祀先人是如何过中秋的?

作者: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发布时间:2020-09-30分类:祭祀家谱浏览:1961


导读: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一、关注公众号: jisijidian...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而民间则俗称其为“中秋”,又因为这一天为满月,象征团圆,故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动。同时,中秋之际又正逢秋粮收获,古人为了答谢神灵护佑而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便逐渐为赏月所代替,祭祀色彩虽然褪去,而这一节庆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不乏诸多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说使中秋节充满浪漫色彩。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的节日,宴饮赏月之俗已颇为盛行。不过,当时中秋节还停留在贵族赏月阶段,并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宋代以后,中秋节开始盛行于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许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请兔儿爷”“舞火龙”“烧斗香”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06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风俗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中秋不仅可以赏月、尝月饼、品桂花酒,各地的风俗也是多种多样。不过不管怎么过,这些风俗都寄寓了人们阖家团圆、平安喜乐的美好心愿。

吃月饼。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阖家团圆。
燃灯。我国很多地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江南一带有制灯船的节俗,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并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广东,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做果品、鸟兽、鱼虫等形状。夜里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供兔儿爷。相传北京曾爆发过一场瘟疫,玉兔知道后下凡,在井水中投放治病的良药,直至瘟疫祛除。人们感念恩情,尊称它为“兔儿爷”,供奉它为祛灾除病之神。

舞火龙。这是香港地区中秋节的民间习俗。相传19世纪,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四处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言于中秋佳节舞动火龙绕村游行,便可将瘟疫祛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它是用稻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香,由青壮年赤膊上阵,挥舞火龙穿梭在大街小巷,寓意幸福平安、风调雨顺。


饮桂花酒。八月桂花香,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饮桂花蜜酒,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吃芋头。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不信邪之意。

中秋·佳作赏析

不觉中秋节至,是日晴明得好。史进当日吩咐家中庄客,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准备下酒食筵宴。看看天色晚来,怎见得好个中秋,但见:午夜初长,黄昏已半,一轮月挂如银。冰盘如昼,赏玩正宜人。清影十分圆满,桂花玉兔交馨。帘栊高卷,金杯频劝酒,欢笑贺升平。年年当此节,酩酊醉醺醺。莫辞终夕饮,银汉露华新。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

这里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真令人烦心顿释,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然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节选自贾平凹《月迹》

中秋·古诗佳句集锦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9、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1、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12、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5、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0、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2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4、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5、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6、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7、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8、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9、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30、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31、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2、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3、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34、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5、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6、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8、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中秋明月夜,

诉不尽的相思怀念,

化作香甜的词句与您共享,

芬芳里嗅到脍炙人口的情怀,

感谢中秋为我们留下这么多迷人的千古佳话。

祝大家中秋人月两团圆!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

免责须知
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特别提醒:如文章中有涉及到祭祀礼节、祭奠风俗、民间祭扫流程和习惯等,皆为民间一种美好寓意,请科学看待,切勿迷信!

标签:祭奠网祭祀网中国祭奠网中国祭祀网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线上祭扫线上祭拜网上祭祀网上祭扫网上祭拜祭奠先烈祭奠父亲网上祭祀网站网上墓地网上墓园网上祭英烈


祭祀家谱排行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